大家都知道閱讀的好,但怎麼讀完總是不記得?
你在閱讀的時候是否也有以下幾個困擾呢?
- 一本書總是翻了一半就沒動力繼續?
- 讀完的內容像過眼雲煙,沒幾天就忘光光?
- 想提升閱讀速度,卻又怕犧牲理解力?

日本超人氣書評家-印南敦史,每年能夠讀上700本書,而且每本書都能夠抓重點,做出吸引人的閱讀心得以及讀書歸納。
有許多人認為,閱讀最重要的就是「在精而不在多」,對於這部分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所謂的「精實閱讀」是什麼呢?閱讀的速度很快難道就不能夠把書給讀進腦子裡嗎?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透過印南敦史本身的經驗,破解「慢讀」迷思,同時也分享養成閱讀習慣、快速抓重點、增加閱讀速讀的方法!
一本書都讀不完?你可能中了「害怕遺忘」的陷阱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一書中提到,很多人一提到「閱讀」、「看書」就會不知不覺變得慎重其事,總覺得如果沒有把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好好刻在腦子裡,就是糟蹋了這本書也浪費了珍貴的時間。
但事實上,即便你多麼仔細地閱讀,最後如果沒有將內容「內化」,還是會遺忘,而大腦本來就非常健忘,那些你忘記的部分就是大腦認為你並不需要的,所以就不浪費大腦記憶體了。
於是,印南敦史推薦可以使用「瀏覽式閱讀(flow reading)」的方法,對比多數人習慣的「儲存式閱讀」,瀏覽式閱讀講究的是讓知識自然而然「流進腦中」。
透過「瀏覽式閱讀(flow reading)」讀書速度自然就會提升,慢慢的也會發現很多書中提到的概念都非常相似,長期累積下來,我們也能夠自然的記得那些被重複提起的內容了。
在本書中,也分享了4個能夠快速閱讀的方法:
- 仔細閱讀「前言、目次」
- 閱讀開頭和結尾五句話
- 確認關鍵重點再細讀
- 用兩種不同的節奏閱讀一本書
快速閱讀步驟|仔細閱讀「前言、目次」
每本書的前言可以快速知道整本書的綱要以及主旨,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書寫的風格,透過閱讀前言,可以在第一時間確認這本書「是不是自己要的」。
但如果看完前言後,還是無法確定自己要不要看這本書,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閱讀目次,透過閱讀目次可以更完整的了解書籍架構,並且選擇出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精讀」的章次。
快速閱讀步驟|閱讀開頭和結尾五句話
多數解說類型的書籍,每個章節的架構都會是:說明主張、舉證事例、統整內容。
因此,如果看完該章節的開頭以及結尾五句話後,就能夠完整搞懂整章節想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開始看下一章,但如果發現還是有些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地方,則是可以再翻回去閱讀一次。
簡單來說,一般閱讀的順序會是「開頭→中段→結尾」,但如果想要快速閱讀的話,閱讀順序則會變成「開頭→結尾→中段(視情況閱讀)」。
快速閱讀步驟|確認關鍵重點再細讀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要先搞懂自己的「閱讀目的」,也就是想要從這本書中找到什麼問題的解答,透過「找答案」的方式閱讀,可以省略掉閱讀已知或對自己來說不重要內容的時間。
同時也可以使用「關鍵字搜尋閱讀法」,以本書來說,我想要了解如何不遺忘一本書的內容,因此在閱讀時就鎖定幾個特定的關鍵字,在快速瀏覽的過程,只要發現相關關鍵字,就深入閱讀該段落。
同時,有目的的閱讀,也能夠讓自己在閱讀時更有方向性,不落入兩腳書櫥的困境。
快速閱讀步驟|用兩種不同的節奏閱讀一本書
閱讀節奏也是我們在看書時,影響閱讀心情的關鍵。
如果從頭到尾都使用最快的時間閱讀,往往會有好像漏了什麼地方的感覺,但如果使用慢速閱讀又容易枯燥乏味。
因此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要善用「變速」的技巧,可以讓閱讀時更有趣味,也不用擔心會因為一昧「求快」而抓不到重點。
你是真的沒時間讀嗎?—現代人的3步驟閱讀習慣養成法
從小開始學校就會積極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雞腿的小學甚至還推出閱讀護照,累積閱讀數量最多的小朋友,可以上台領獎狀,鼓勵小朋友多看書)。
但漸漸的,課業壓力日漸沉重,讀書變得不再只是為了「想讀」而讀,而是「必須得讀」,這讓許多人一想到看書,就覺得壓力山大。
出了社會後,結束一整天繁忙的工作,下班回家後就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滑手機,讓精采的聲光效果,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刺激大腦多巴胺分泌。
那麼,我們要如何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呢?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提出三個步驟,幫助我們可以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 每天「定時」閱讀
- 選「能快速閱讀」的書籍
- 每天讀不一樣的書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每天「定時」閱讀
還記得以前學校有所謂的「晨間閱讀時間」嗎?(雖然最後都被拿來考試……)
要讓閱讀習慣化,首先就要讓大腦誤以為這是你的「習慣」,因此可以將閱讀的時間排入生活作息中:起床十分鐘、餐後十分鐘、睡前十分鐘。
除了將閱讀時間固定之外,也可以為自己的閱讀時光創造一點儀式感,比如:讀書前泡杯咖啡、放自己覺得放鬆的音樂、點上喜歡的香氛(這是我的個人習慣)。
總之就是你覺得怎麼樣會讓你最放鬆、舒服,就將這些元素通通和自己的閱讀時間整合在一起,不用三週的時間,只要固定的時間一到,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要開始閱讀,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選「能快速閱讀」的書籍
要養成閱讀習慣,選擇的書籍也非常重要,針對這點雞腿我真的感同身受,如果在剛開始閱讀時,就選擇用詞艱澀不易懂、主題太龐大吞不下去的書籍,那真的會讀到心很累。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將市面上的書大致分為三個類型:
- 不看也罷的書
- 無須快速閱讀的書(文學類、繪本類)
- 可快速閱讀的書
所謂不看也罷的書,並不代表那本書不好,而是對自己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自然讀起來就會興趣缺缺,比如我在當媽前,只要看到親子教養相關的書,總是容易半途而廢。
而市面上有九成的書都是能夠快速閱讀的書(包含這本),再結合瀏覽式閱讀的方法,就能夠更有效的培養出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則也非常實用「九一法則」,為自己選書時,可以選擇九成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剩下一成則是無需快速閱讀的書,仔細享受文字的美妙。
在安排自己閱讀的時間時,也能夠同時看多本書(前半小時讀可快速閱讀的書,後面半小時讀無須快速閱讀的書),你會意外的發現,閱讀不同類型的書時,大腦反而能夠更專注。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每天讀不一樣的書
老實說,《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中提到的瀏覽式閱讀,目的並不在於知識的學習,但如果就學習的觀點來看,花費很多天讀同一本書(最後還忘光),學習效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因此,盡可能讓自己每天讀完一本書,增加閱讀的密度,這樣反而更能夠看清楚書的全貌,讀起來也會更有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更容易培養起閱讀習慣了。
總是讀完就忘?4步驟習得過目不忘閱讀術
我之所以會開始撰寫閱讀筆記,以及在網路上分享閱讀心得,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很容易看完就忘記了。
但自從開始分享讀書筆記之後,不僅看完書之後,更容易將內容記得,同時對於抓重點的能力也有顯著的提升。

而《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也有一樣的觀念,印南敦史提出「閱讀呼吸法」可以從現在開始就跟著照做:
- 單句取樣:把書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盡可能精簡成幾行抄寫下來。
- 單句選粹:從單句取樣中,選出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句話。
- 單句感評:將閱讀後自己的感想,精煉成一句話記錄下來,事後回看能夠想起自己當時的感受。
- 自我評價閱讀成果:每閱讀十二本書,就回顧自己前面做的記錄,並從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並且觀察自己的偏好。日積月累下來再回顧,成就感爆棚!
書永遠都在那,讓閱讀在你的生活裡像呼吸一樣自然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一書的最後還有提到如何整理自己的書以及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的方法。
但因為現在取得書籍的方式越來越多元(電子書、二手書店、交換書籍、網路店家……等),所以就不再多做閱讀筆記整理出來了。
小時候的我還算是愛閱讀的孩子(多虧閱讀護照的幫助,我小時候好愛上台接受表揚),但隨著課業越來越沉重,出社會後開始工作,慢慢的閱讀反而成了偶爾為之的事情。
還是很愛買書,但往往都是買了就擺在書櫃上生灰,後來開始使用電子書,才又找回閱讀的習慣,現在的我一天不看書都覺得奇怪。

看了這本書後,也破解了不少過去的迷思,以前總是認為一本書就是要按照順序,仔仔細細的讀完它,才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常常讀到最後,就忘記前面在寫什麼,最後過了一陣子,反而把多數的內容都忘光了。
除此之外,前面也有提到,我對於閱讀「求精不求多」的觀念不是很認同,尤其現在每年都有上萬本書出版,很多觀念以及資訊也不斷地在改變。
我篤信真正重要的知識,會一再的被不同作者反覆提起,開始大量閱讀後也應證了這個觀點。
如同本書提到的某些閱讀觀念:同時閱讀多本書、讀完後更要輸出才能記得的觀念,也曾經在《閱讀變現》一書中讀到過。
延伸閱讀: